首页 > 学生乐园 > 课程资源 > 历史

人教版(部编)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《史前时期: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》

admin 历史 2019-02-02 10:08:30
以人为本 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
《史前时期: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》单元检测题
一、选择题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1.课堂上,王老师展示出土的文物图片,并给出结论:传说时代人们已经会制作陶器,已经使用船做交通工具,出现了原始音乐。可见
A.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证据
B. 传说有时也能证明历史
C. 这是炎帝和黄帝发明的
D. 考古发现是获取历史知识的唯一途径
2.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( )
A. 农作物种植
B. 家畜饲养的出现
C. 聚落、磨制工具的发展
D. 打制石器的出现
3.半坡原始居民已经过上了定居的生活,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,出现这种房屋构造的原因是( )
A. 外形美观
B. 根据自然条件而定
C. 人们喜欢这种建筑
D. 便于饲养家禽
4.黄河被誉为祖国的母亲河,因为黄河流域孕育了最早的华夏文明。那么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( )
A. 北京人
B. 河姆渡原始居民
C. 山顶洞人
D. 半坡原始居民
5.如果你到西安去旅游,除了游览西安古城墙、秦陵兵马俑外,还能参观( )
A. 河姆渡遗址
B. 山顶洞遗址
C. 大汶口遗址
D. 半坡遗址
6.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不包括(  )
A. 过定居的生活
B. 会种植庄稼
C. 会建造房屋
D. 陶器的艺术风格相同
7.“大道之行,天下为公。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……”这包含着我国古代的一项民主制度,它是( )
A. 井田制          B. 禅让制       C. 分封制        D. 郡县制
8.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( )
A. 北京人
B. 山顶洞人
C. 河姆渡原始居民
D. 半坡原始居民
9.英语单词“china”的意思是“瓷器”,当第一个字母大写即写成  “China”时,意思就是指中国,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,著名的陶器有“唐三彩”等,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(见下图),你还记得是哪个地方吗( )

A. 元谋     B. 半坡      C. 北京       D. 河姆渡
10.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,提出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”的论断,要求通过健全群众监督、舆论监督、法律监督机制,发挥互联网监督作用等多手段对权力进行监管。我国历史上,权力受制于民,最早体现在( )中。
A. 禅让制        B. 世袭制    C. 分封制          D. 科举制
11.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,其中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( )
A. 元谋人     B. 山顶洞人          C. 河姆渡人        D. 半坡人
12.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。这一发现,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(  )
A. 会使用火         B. 种植水稻     C. 烧制彩陶     D. 铸造司母戊鼎
13.“禅让制”是一种部落首领更替的制度,它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替代( )
A. 父子      B. 母女       C. 叔侄     D. 有才有德的人
14.如图,善于思考的小明同学想到:若用下图中的器物装满香喷喷的大米饭的原始居民一定是( )

A. 河姆渡人    B. 半坡人    C. 大汶口居民     D. 山顶洞人
15.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劳动工具是(  )
①弓箭 ②陶器 ③打制石器 ④磨制石器
A. ①③    B. ②④    C. ③     D. ①②③④
16.小明家住的地方以发现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村落遗址而闻名。约五六千年前那里的居民以粟为主食,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。小明家在( )
A. 云南元谋   B. 北京周口店   C. 西安半坡      D. 浙江余姚
17.“禅让制”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,其方法是( )
 
A. 父传子   B. 兄传弟     C. 母传女     D. 大家推举
18.下列选项与黄帝无关的是 ( )
A. 阪泉之战
B. 发明车船
C. “禅让”
D. “人文始祖”
19.传说4000多年前,炎帝、黄帝结盟打败蚩尤,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,形成了华夏族。后为尊奉的华夏族祖先是(  )
A. 炎帝、尧     B. 炎帝、黄帝    C. 黄帝、尧    D. 尧、舜
20.河姆渡人能过上定居生活的原因是(  )
A. 能建造房屋
B. 从事农业生产
C. 处于新石器时期
D. 饲养家畜
 
二、非选择题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21.阅读下面的材料,回答问题:
材料一:中华开国五千年,神州轩辕自古传。创造指南车,平定蚩尤乱,世界闻名,唯我独先。 ——孙中山
材料二、通大川,决壅塞,凿龙门,疏三江五湖,注之东海,以利黔首。
------《吕氏春秋》
(1)材料一歌颂了哪位中华民族先人的事迹?并写出他的贡献。
(2)材料二中歌颂的是哪位先人?他的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?
(3)从这两人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?
22.阅读下列材料,回答问题。
材料一华夏民族,非一族所成。太古以来,诸族错居,接触交通,各去小异而大同,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,后世所谓诸夏是也。
——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》
材料二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
——《礼记》
(1)传说中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个人是谁?
(2)材料二中“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”是指原始社会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?举一例说明。
23.阅读下列材料,回答问题。
材料一:在半坡遗址的许多窑穴,房屋和墓葬中,发现了大量的粟粒,在河姆渡遗址中,发现了大量稻谷遗迹,还有大量石斧、石凿、骨耜等工具。
材料二:在河姆渡的墓葬里,随葬品少,而且没有多大差别。
(1)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的半坡、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了什么样的经济生活?
(2)请从材料一中提炼两个信息。
(3)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人们之间怎样的关系。
(4)请写出一项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生活的共同点。
24.下图是《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》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:

①图中的A是___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遗址,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,居住________式的房子,活动在________流域。
②图中的B是___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遗址,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居住________式的房子,活动在________流域。
25.阅读下列材料,回答问题。
材料一 “上古之世,人民少而禽兽众,人民不胜禽兽虫蛇。”
--------《韩非子》
材料二 “在北京人遗址中,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,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、兽骨和树子等……”
---------(人教版)《中国历史》
材料三 “上古之世,……民多疾病。有圣人作,钻燧取火,以化腥臊,而民说之,使王天下,号之曰燧人氏。”
---------《韩非子》
(1)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,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?
(2)材料二证明了什么?它所证明的实事有什么意义?
(3)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的变化?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?

 
答案解析
1.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,远古时代留存下的先民活动遗址与文物,印证了一些传说的真实性;所以对于久远的历史传说,只能通过考古发现来了解史前社会历史,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,而其余选项BCD不符合史实,故选A。
2.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,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、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、磨制工具的发展。开始种植农作物开始于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,他们使用的是磨制石器。因此,D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,符合题意。故选D。
3.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由于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,那里气候干燥寒冷。一部分在地上一部分在地下的结构可以有效地进行保暖。所以这种房屋构造是根据自然条件而定的。故本题选B。
4.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附近;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;河姆渡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县,是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;半坡居民生活在陕西省西安市的半坡村,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代表。故选D。
5.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附近,所以到西安旅游,可以参观半坡遗址。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,山顶洞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,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。故选D。
6.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和半坡居民都生活在母系氏族阶段,都会建筑房屋,过着定居生活,都会使用和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,但是陶器制作的风格不同,半坡聚落反映了北方半干旱地区农耕文明的特点,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文化的代表;河姆渡聚落反映了南方湿润地区农耕文明的特点,是长江流域母系氏族文化的代表,据此分析可知D项表述有误,故选D。
7.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“大道之行,天下为公。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……”这包含着我国古代的禅让制,它是以个人贤能作为依据的,故选B。
8.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农耕时代,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时期还不会进行农耕,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,所以答案是D。
9.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依据已学知识可知,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,普遍使用磨制石器,会烧制彩陶。因此选B。
10.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,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或帝王让位给别人的一种方式,即部落各个人表决,以多数决定,据此分析禅让制符合题意,权利受制于民。故选A。
11.【答案】C
【解析】河姆渡人是距今约7000年前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。他们最早种植水稻。
12.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结合所学,据考古发现,在北京人生活的遗址处发现了大量用火的遗存和大量的灰烬,故可以了解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。故选A项。
13.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根据所学“禅让制”是一种部落首领更替的制度,它看重的是个人才能和品德,故选D,ABC项不符合题目要求。
14.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河姆渡人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,所以河姆渡人会品尝到香喷喷的大米饭,故选A。
15.【答案】C
【解析】本题考查学生对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的准确认识,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北京人掌握了打造技术,主要使用石器和木棒,据此③符合题意,而北京人没有使用弓箭,河姆渡人使用陶器,磨制石器出现在山顶洞人时期,由此排除①②④,故选C。
16.【答案】C
【解析】陕西地处黄河中游,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。早在远古时代原始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,是半坡人的居住地点。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史前文化,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。约五六千年前那里的居民以粟为主食,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。所以答案选C。
17.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“禅让制”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,其方法是大家推举,故选D。
18.【答案】C
【解析】依据课本所学,相传在皇帝之后,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、有禹是、夏侯氏等为了抵御共同的灾难,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,尧、舜、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。当时实行禅让制,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。C项与黄帝无关,符合题意;尧年老后,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,这种和平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称之为“禅让”。相传黄帝在位期间,播百谷草木,大力发展生产,始制衣冠、建舟车、制音律、创医学等,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,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,最终黄帝部落联盟获得胜利,初步建立的黄帝对中原地区的领导地位,因其卓著的功绩,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,被尊为“人文初祖”。ABD三项是黄帝的事迹,不合题意。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,故选择C。
19.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依据所学知识,涿鹿之战,炎黄联盟最终打败蚩尤,势力和声望大增,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,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,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,海内外的华人也以“炎黄子孙”自称。故B正确。
点睛:本题主要考查涿鹿之战的重大影响,属于理解层面,难度比较大。涿鹿之战,炎黄联盟最终打败蚩尤,势力和声望大增,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,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。
20.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河姆渡人之所以能过上定居生活,主要是因为从事农业生产,主要种植水稻,故选B。
21.【答案】(1)黄帝;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。他用玉作兵器,造舟车弓矢。制造指南车,与炎帝一起平定蚩尤乱。其卓著的功绩,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,被尊为“元祖”、“始祖”、“初祖”。
(2)大禹 三过家门而不入
(3)坚持不懈、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、为民谋福利的改革精神等等。
【解析】(1)由材料中 “平定蚩尤乱”“轩辕氏”可判断出材料主要歌颂的是黄帝,结合已学史实分析归纳黄帝的贡献。
(2)阅读材料可以判断出主要歌颂的是大禹,相传大禹治水,因其治水有功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,后来建立了夏朝。
(3)解题时注意联系上述问题的分析以及所学知识进行归纳,答案可以围绕奉献精神、创新精神以及为民谋福利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。
22.【答案】(1)炎帝和黄帝。
(2)禅让制。尧年老时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品行高尚的舜。
【解析】
(1)结合所学知识可知,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,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,打败了蚩尤。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,经过长期发展,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,所以黄帝和炎帝被尊奉为我们的人文始祖。因此传说中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个人是炎帝和黄帝。
(2)根据材料二“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”,结合所学知识可知,这是指原始社会禅让制。如传说时代,尧年老时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品行高尚的舜等。
23.【答案】(1)定居的农耕生活。
(2)半坡居民会种植农作物粟;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或使用磨制石器。
(3)地位平等。
(4)都开始农业生产和定居的农耕生活。
【解析】(1)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,获取有效信息,材料中“发现了大量的粟粒”、“发现了大量稻谷遗迹”说明当时人们种植粟、种植水稻,再加上“大量石斧、石凿、骨耜等工具”的出现,表明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都过着农耕生活,建造房屋说明二者已经过着定居生活,因此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的半坡、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了定居的农耕生活。
(2)依据材料中“在半坡遗址的许多窑穴,房屋和墓葬中,发现了大量的粟粒”可以得出:半坡居民会种植农作物粟;材料中“在河姆渡遗址中,发现了大量稻谷遗迹,还有大量石斧、石凿、骨耜等工具”可以得出: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或使用磨制石器。
(3)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“在河姆渡的墓葬里,随葬品少,而且没有多大差别”指的是当时人们仍然是共同生产,共同劳动,财产是公有的,没有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,所以在当时人们的地位是平等的,材料所反映的就是这一点。
(4)本题实际上是对第(1)小题的重复,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,获取有效信息,材料一中“发现了大量的粟粒”、“发现了大量稻谷遗迹”说明当时人们种植粟、种植水稻,再加上“大量石斧、石凿、骨耜等工具”的出现,表明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都过着农耕生活,建造房屋说明二者已经过着定居生活,因此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的半坡、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了定居的农耕生活。
24.【答案】①半坡 粟 半地穴 黄河  ②河姆渡 水稻 干栏式 长江
【解析】①本题主要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。根据地图所示,图中的A点位于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的半坡居民。他们的活动区域主要在黄河流域。半坡居民的主要食物是粟,还有白菜和芥菜。为了适应北方气候干燥寒冷的特点,半坡居民的住房大多是半地穴式。
②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。图中的B点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河姆渡居民,根据地图所示,可以判断其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社会的代表。河姆渡居民广泛种植粟。为了适应南方潮湿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,他们居住在干栏式的房屋里。
25.【答案】(1)群居生活。
(2)北京人已知道用火;用火可以烧烤食物、照明、御寒、驱赶野兽。
火的使用,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,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。
(3)从使用自然火到人工取火。  山顶洞人。
【解析】(1)通过材料一我们可以看出原始社会时期,自然环境非常恶劣,人和动物比较起来,人的数量非常少,并且在和动物的较量中,人类往往处于劣势,为了生存,远古人类过着群居生活,所以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。
(2) “灰烬堆、木炭、用火烧过的石块”等,我们可判断出材料二证实了北京人会使用火;火的使用带来的影响是:用火可以烧烤食物、照明、御寒、驱赶野兽。火的使用,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,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。
(3) “钻燧取火”,我们可判断出当时人类已经会人工取火,所以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重大变化是:人类从使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的变化;最早会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山顶洞人。
 
以人为本 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
欢迎访问同连中学网站

校训:严爱勤美 诚健博能
办学宗旨:以人为本 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byxtlzx.com/xsly/kczy/lishi/2019-02-02/809.html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以人为本 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

博野县同连中学

| 备案号:冀ICP备19010107号

冀公网安备13060002003040号

举报 工信部网站 https://beian.miit.gov.cn

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

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

同连中学信息中心技术支持